百万组屋激增 有人强迫你买百万组屋吗?

百万组屋激增 有人强迫你买百万组屋吗?

 

近三年受到Covoid-19冠病疫情影响,过去两年本地许多预购组屋项目延期,预购组屋(BTO)也需求大增出现供不应求的情况。百万组屋交易激增的现象也让民众密切关切。

88.4%的百万组屋为五房式和公寓式

我们的研究数据表明:88.4%的百万组屋为五房式和公寓式。这表明了一个大家对居住环境,舒适度的一个大增长。

自疫情开始,居家办公和阻断措施等等迫使更多家庭几乎是全天待在家。这极大的提高了大家对空间更大的五房式和公寓式组屋,大户型住家的急切需求,直接后果就是进一步直接的推高了转售组屋的价格。

而来自HDB的数据:2022年首九个月的277宗百万组屋交易,已经超越去年全年的259宗交易,同比增长5.8%。

本地的百万组屋交易目前依然主要集中在成熟市镇的五房式组屋单位。百万组屋虽然仅占转售组屋交易总数的1.4%,但高于一年前的0.9%。

而价格最贵的10间转售组屋是位于女皇镇、红山、中央区、大巴窑和碧山等黄金地段的五房式单位。但是兀兰、武吉巴督、榜鹅、义顺和后港这五个非成熟市镇今年也首次出现百万组屋。

据悉,日前Jurong East(裕廊东)也有一间百万组屋了,只是数据还没有呈现出来(该交易单位的OTP,这几天才刚刚签发出去)。

其实,需求一直都在这。只是在寻求合适的时机突破。

简单的说:单是2022年9月就有45个百万组屋交易,这创下了单月百万组屋交易新高,平均每天大约有一两个交易。这种情况的确会让政府操心,担心。

不得不说:政府降温的“准和狠”

当然了,最新的降温措施规定了:私宅业主卖掉房子后须先等待15个月才能购买非津贴转售组屋,肯定在一度程度会缓和转售组屋市场需求。

第一轮降温措施主要通过调高额外买方印花税(ABSD)和收紧总偿债比率(TDSR)抑制私宅需求,特别是以投资为目的,而非自住而购买房产的买家。

第二轮降温措施则多方面抬高贷款资格门槛,避免买家借贷过度,以应对市场利率在近期显著增长的趋势,确保人们谨慎贷款买房。

15个月等待期

立即执行的最新政策,为私宅屋主实施15个月等待期,将迫使这一部分私宅屋主把目光转向更小型私宅单位的转售市场。

在二手组屋市场,肯定会减缓大型组屋的价格涨速,让更需要换屋或提升单位的年轻夫妻面对相对比较小的竞争,多些机会买到中意的大型组屋单位。

同时,PAP政府没有对整个市场进行“一刀切”,也体现了他们为民生的一面,然一部分需要套现养老的真正买家能够有机会锁定他们的利润分红,也符合该政府的一贯政策的表现。

政府不得不再次“出手”

然而,最近国家发展部长李智陞在回答国会查询,国家发展部和建屋发展局答复《联合早报》询问时介绍道:过去五年,每10名转售组屋买家中,就有一人在购屋时是私宅屋主或前私宅屋主。无疑,这就是政府新政的最直接原因了。

当局过去两年观察到有更多私宅屋主购买更大和更贵的转售组屋。从比例上看,与其他转售组屋买家相比,他们当中有很大一部分人支付COV现金溢价(Cash-Over-Valuation), 而且现金溢价的金额更高,也更原因支付。

简单的说就是:他们,不得不又“出手”了!

事实上,当我们回顾历史上的新加坡政府的干预过程,就会发现到政府降温的每一次出手的准和狠。没有这些大家抱怨的“恩恩怨怨”,可能我们的热门地点BTO预购价格也早已超过百万新元了。

有人强迫你买百万组屋吗?

今年8月推出的宏茂桥预购组屋项目Central Weave @ AMK,因五房式不含津贴售价达到87万7000元,而去年HDB网站公布的相近地区的剩余五房式公布指导价则为79万2000元左右,高达8万5000元的增额,引发了本地社会居民的广泛关注。

目前,国际局势的日新月异,也加剧了所有本地房产市场,包括HDB组屋的压力。应当表扬的是随着新加坡应对疫情得当,经济、社会、环境、安全和稳定,疫情这几年来越来越成为全球富裕阶层尤其是顶尖富豪们的青睐。放眼全球,新加坡这个“小红点”变成难得的宜居地。加上本地管理庞大财富的家族办公室数目逐年增加,即便是政府大幅度加大了这一门槛,全球富豪还是趋之若鹜。

从2023年起,政府为鼓励外来人才,启用新的准证,来强化新加坡的国际竞争力,。。。等等这些的合力,会让“小红点”,本以极度稀缺的土地资源更加日显珍贵。因此,偶有外部,或是内部的“风吹草动”,都自然而然的推动着房地产价格节节攀升。

虽然说,为满足强劲的住屋需求,政府已加大新组屋的供应量,但是因为通货膨胀,家庭收入持续增长,土地、建筑成本增加,疫情和乌克兰战争打乱供应链导致能源和粮食成本增加……正如最近北溪管线还在外泄,“海底电缆”又发生断裂等等,多极化的世界,多种的不确定性,种种种种都终将影射到国人拥屋的梦想的实施过程中来。

国大的研究数据显示:本地政府组屋的房价收入比与其他亚太城市相比较时仍是最低的,组屋价格是家庭年收入的大约4.5倍。在其他城市如东京、上海和香港,这个比例都超过15倍。

大家也可以在网上找找UBS Global Real Estate Bubble Index,作为关键词 搜索,或者找找各大银行的房产相关报告,看看相关数据。

您就会明白,为什么在今年6月15日,我们的文章:在寸土寸金的新加坡,有钱人都在争夺那些最优质的资源  在第一时间,给大家预警。

结论就是,事实上,本地的房产还是被市场严重低估。

那么问题来了:有人强迫你买百万组屋吗?

答案是显而易见的。

而我们的预测则是,市场还是会继续待时而沽,势头会相对变缓而已。

我们在样板间和有兴趣的朋友提出的房价走势的预测,到目前为止,还是一样 — 没有变动,错过了这一波,不是刚需求的朋友,请耐心等待2025年的房价窗口期的到来。

 

买哪里?买什么?怎么买?

您感兴趣的话题?

我是 Patrick,欢迎更多研究和讨论,交换意见,也欢迎您们提出更好的话题,我们一起来探讨。

要求我们致电给您,请点击这里

 

关注我,关心我们的新新家园!

#新加坡生活 #新加坡房产#新加坡房产投资 #新加坡买房 #MySGhomeland #patrickyi #新加坡房子的故事 #狮城房子的故事

 

———————————————————

喜欢文章的朋友或准备购房的买家,可以扫描以下二维码加入我们新加坡房产投资交流群探讨,交流房产投资心得或最新政策的房产解读。您也可以加我的微信或Whatsapp直接联系。

专业诚信,随时随地为您服务。

欢迎扫描关注我或我的微信公众号,我们发布的都是原创文章

(请搜索WeChat微信ID:SG91835798,和我们的公众号:狮城房子的故事

公寓、洋楼、商业工厂产房购买,100%免中介服务费用,专业团队服务,全岛免费接送。银行律师行全程一站式VIP服务。

原创作品声明,转载前请先联系我们,转载需要列出全文无删节并联系电话一并转载。谢谢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