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商森联集团(Sim Lian Group)位于惹兰登布树的嘉乐轩(Emerald of Katong)在开盘首两天内售出835个单位,销售近99%的单位(总单位数846个),平均售价为每平方英尺$2,621元。一举成为10年来最畅销的私宅项目。
2023唯一EC 雅乐轩Altura开盘销售业绩旺
虽然均价在1400元一方尺,2023唯一的EC 雅乐轩Altura在8月5日开盘第一日的销售业绩喜人,61.11% 卖出220个单位,剩余140间静待有缘买家。
相比之下,目前价格最优惠的EC:North Gaia一共有616个单位。因为地点不太为买家看好,至今售出321个单位(52.11%),本周的销量也是借助Altura的销售压力,迫使一些买家“赶紧上船”,间接促进North Gaia 的业绩。
新降温措施后博盛苑开盘卖出超过75%的单位
新一轮房地产降温措施出台后第一个开盘的私宅项目——位于波那维斯达一带的博盛苑(Blossoms by the Park),星期六(4月29日)开盘日便卖出超过75%的单位,平均售价每平方英尺2,423元。
这个项目共有275个单位,靠近纬壹(One North)商业中心是它的卖点。
发展商说,96%的买家是新加坡人和新加坡永久居民,外国买家占4%。所有单位类型都很受买家欢迎,一卧房加书房、二卧房和二卧房加书房的单位已全部卖完。
政府推出新一轮降温措施 外国买家须支付ABSD从30%增至60%
政府4月26日深夜宣布推出最新一轮房地产降温措施,以促进可持续的房地产市场。新措施从星期四(4月27日)起立即执行:购买住宅房地产的额外买方印花税(ABSD)调高三至30个百分点。其中外国买家须支付的ABSD调整幅度最大,一律从30%调高至60%。
购买第二套和第三套房地产的新加坡永久居民,分别从25%和30%,调高到30%和35%。购买第一套房地产的永久居民继续支付5%ABSD。
至于购买第二套和第三套房地产的新加坡公民,须支付的ABSD分别从17%和25%,调高到20%和30%。购买第一套房地产的新加坡公民则继续无须支付ABSD。
国家发展部、财政部,以及新加坡金融管理局在26日深夜发布联合文告说,为促进可持续的房地产市场,并优先考虑自住住宅需求,政府将进一步调高ABSD,以预先调控投资需求。
根据去年的数据,上述ABSD调整将影响约10%的住宅房地产交易。
而根据市区重建局4月3日公布的最新预估数据显示,整体私宅价格连续第12个季度上扬,第一季整体私宅价格指数环比上升3.2%,高于去年第四季的0.4%涨幅。
文告说,政府在2021年12月和2022年9月实施的房地产措施,产生了缓和效应。不过,今年第一季,房价在具韧性的需求下再次出现增幅加快迹象。
文告说:“本地人购买自住房屋的需求尤其强劲,同时本地和外国投资者对新加坡住宅房地产市场重燃兴趣。如果不加以管制,房价可能超越经济基本面,造成价格相对于收入持续增长的风险。”
最新的额外买家印花税解读:
政府初衷还是为了保持新加坡的可续性竞争力(虽然方式,手段个人有所保留,有其它更好手段),保持宜居环境。
1. 全球五个国家的公民和PR 等同新公民第一套房的免ABSD待遇保持不变;具体参见:什么是印花税?
2. PR申请审查应该更严格(拿到身份等同免掉55%的房产购置税);
3. 租金市场还会继续上涨,人为继续抬高(需要为公司员工的住宿未雨绸缪!!!)
4. 全球目前热钱会在短中期内聚集本地商业办公楼市场(目前税收额度保持不变,较去年有小幅增加,目前仍认为是最佳进场和卖家讨价还价最佳时机)
扬子江船业合资买下金融区3.99亿元办公大厦39 Robinson Road
扬子江船业(Yangzijiang Shipbuilding)3月29日晚上发文告说,扬子江船业完全动用内部现金储备来进行一栋21层楼的永久地契商业大厦——罗敏申路39号(39 Robinson Road),总楼面约1572万平方公尺,价值3亿9900万元的地标性办公大厦。这个房地产将为集团提供通胀对冲和稳定的现金流。作为新加坡海峡时报指数成份股公司,这项投资能加强集团的形象和深化在新加坡的根基。
文告指出,这栋大厦的价值,考虑到这个交易的快速结算,这是借助集团强大的内部现金储备,无需依赖外部融资。
本地2月份非有地私宅租金环比升3.5%
早报消息,来自房地产网站99.co和SRX3月29日发布的预估数据显示,2月份整体租金的涨幅高于1月份的1.4%。
涨幅最大的是中央区以外(OCR)的大众化私宅租金,环比增长4%。核心中央区(CCR)的非有地高档私宅和其他中央区(RCR)中档私宅的租金涨幅也不小,分别为 3.6%和3%。
若和去年同期比较,整体租金大涨36.2%;高档私宅、中档私宅和大众私宅分别上升 35%、35.5%和36.9%。
政府组屋的租金也加速上升,环比上升1.2%;成熟组屋区和非成熟组屋区的租金分别上升1.7%和0.8%。
继硅谷银行后 纽约签名银行宣布倒闭
突发:继硅谷银行后 纽约签名银行宣布倒闭
这是美国历史上第三大银行倒闭案,仅次于在2008年金融危机中倒闭的Washington Mutual(华盛顿互助银行)。
48小时,美国就上演了史上第二大银行倒闭事件—硅谷银行(Silicon Valley Bank)3月10日宣告倒闭。谁还想到它刚刚在3月8日账上还拥有2120亿美元的资产和160亿美元的市值?更何况,从年报中看是一个资产远远大过负债的公司。
套句股神巴菲特的名言:海水退潮时就知道谁沒穿褲子游泳了。
硅谷银行确实揭露了整个美国银行业的脆弱性,尤其是那些在疫情期间囊获许多“便宜钱”又没有认真做投资的银行。硅谷银行事件肯定削弱了投资者和消费者,所有人的信心。
但是硅谷银行到底是少数的例子,还是冰山一角?
疫情期间,在2020年和2021年,当时市场的热钱太多,很多初创公司自然很容易得到创业基金和投资者大把现金。此期间硅谷银行的新增存款将近1,300亿美元,而硅谷银行也无法全部借出去。
当时多数业者都采取了最简单的做法:就是把大部分资金投资在美国政府的长期债券。由于当时市场利率非常低,所以对于银行而言,这些存款几乎可以忽略掉成本。即便美国政府长期债券只支付几个百分点的利息,但对于银行而言,仍然是有利可图的。
不过问题在2022年尾开始来了。联储局过去一年多将美国利率从接近零的水平上调450个基点,而欧洲央行也将欧元区利率上调300个基点。整体而言,2022年全球借贷成本是以几十年来最快的速度上升的。
硅谷银行这种资产负债表组合只有在当时利率保持低位时才能发挥作用。日前美国联储局还在不断的威胁提高利率以对抗顽固的高通胀,银行的存款成本也变得更高。
根据硅谷银行网站介绍,它的存款成本就从一年前的0.14%上升到今天的2.33%。而同期Fed的要求从0.25%上升到4%强。但是它的长期政府债券的收益率却没有跟着增加。
另一方面,硅谷银行的主要客户,也就是这些初创公司,因为担心,现在也纷纷提取存款。
两者夹击之下,很容易变成“挤兑”。硅谷银行也发现银行存款下降,自己的资金也开始短缺。而银行的利润挤压更是迫在眉睫。
原本SVB Financial还计划将这次投资组合出售所得再投资于短期债务,以充分利用利率上升带来的商机,然后再另外筹集22亿5000万美元,渡过难关。因为目前的市况可说是IPO和私募融资的“冬季”,但是投资者和存款客户都等不及了。他们在短短的24小时内提取了420亿美元,加速了硅谷银行崩溃。
公众继银行业信誉信任危机之后的系列挤兑,是否演变成类似2008年的全球金融危机(新闻背景:2008 年,美国第四大投资银行雷曼兄弟由于投资失利,在谈判收购失败后宣佈申请破产保护,引发了全球金融海啸)?关键重点还是要看美国如何处理其八月到期的国债务违约危机。而俄乌战争,美国提振利润应对通胀,也让学者口中的‘末日循环’方向发展更加的现实。
50多年前,美国时任财政部长康纳利这样说,美元是我们的货币,却是你们的麻烦。今时今日,这句话同样适用。
目前美国联邦政府国债已近触及到了31.4万亿美元的法定债务上限,在耶伦看来,国会在调高债务上限上的任何迟疑不仅可能引起政府关门,还会出现公共债务违约的危机。其财政部就此采取的特别措施也只能让政府的资金维持到今年6月并带有“很大不确定性”。
而资料显示,美国因债务上限的僵局,卡特政府曾经5次关门,里根政府8次被迫关门,克林顿政府遭遇两次关门,奥巴马政府经历了16天的关门,而到了特朗普政府,出现了历史上最长时间的政府部门停摆。
这,也许,就是美国政客为此夜不能寐而在应对目前国际政局的一系列毫无章法的表演的总注脚。
但实际情况则是,一些硅谷科技公司已经开始面临严重的现金流紧张,甚至可能破产。员工没有工资收入,财务贷款安排不能按时支付,。。。
而对房地产的影响,则有待观察。鉴于日前的情形和高利率,毫无疑问是现金为王的时代。
但,如论如何,为我们大家敲响了一个警钟,在已经踏入春天了的时节,是否转眼之间:又要倒回去,冬天,要来了?更大的黑天鹅出现了?
您说呢。
#硅谷银行倒闭 #硅谷银行 #银行 #美国国债 #美国国债违约 #新加坡生活 #新加坡房产 #新加坡房产投资 #硅谷 #留学新加坡#房贷 #房贷利率 #系统性风险 #系统性金融风险 #美国财政部 #银行挤兑 #骨牌效应 #倒闭潮 #全球金融危机
2023年财政预算案最新降温措施
财政部长黄循财2月14日发表2023年财政预算案声明,围绕三个大方向保障我国的未来,以面对新时代。
大家之前纷纷猜测部长情人节派巧克力,是甜是苦?现在看来则是一场杀富济贫的新加坡故事。
政府可能会继续对一些富人征税、进行财政转移,以缩小国人的收入差距。
买家印花税和额外印花税
- 自 2023年2月15日起,提高高价房产的买方印花税 (BSD) 税率:
- 对于住宅物业,物业价值税率如下:
- 150 万元至 300 万元的房屋税率为5%(高于4%)
- 超过 300万元的房屋的税率为6%(高于 4%)
- 对于非住宅物业,物业价值税率:
- 100万元至 150 万元的税率为4%(高于 3%)
- 超过 150 万元的税率为5%(高于3%)
- 2023年2月14日或之前的买方印花税税率将适用于符合条件的过渡案件
- 适用于符合条件的财产控股实体股权收购的买方额外印花税将相应调整。
更多细节,请大家参见: 【热点评论】解说2023年财政预算案 杀富济贫的新加坡故事
裕廊东首现百万转售组屋
根据建屋局官网资料,裕廊东首次出现百万转售组屋,一双层公寓式组屋单位(Executive Maisonette)2022年12月以100万元易主。该组屋建于1998年,剩余地契约74年7个月。位于裕廊东21街第287D座这个单位在七至九楼,面积为145平方米(1,561平方尺),尺价约为$641。
资料显示,裕廊东今年截至目前共有49笔公寓式组屋转售交易,有八项交易在90万元以上,另有13项转售价介于80万至89万元,所有公寓式单位面积至少有140平方米。
目前最高组屋交易记录为:Toh Yi Drive的第2座一个双层公寓式组屋单位以130万元易主,位于第10至12楼,面积为1,615平方尺,尺价约为$805。
截止到2022年12月27日,今年全岛大约有365间百万组屋单位易手,75个单位为双层公寓式组屋单位。随着裕廊东如今也跻身“百万组屋俱乐部”,我国现有26个市镇当中就仅剩蔡厝港、武吉班让、裕廊西、三巴旺和盛港这五个非成熟区还未出现百万组屋。
组屋转售价连续10个季度上升
建屋发展局星期五(10月28日)公布的数据显示,本地今年第三季的组屋转售价连续10个季度上升。第三季的组屋转售价格指数为168.1,比第二季增加2.6%,但增速比上季的2.8%略微回落。
而新加坡国立大学房地产与城市研究院(IREUS)同日,10月28日,公布的房地产价格指数(NUS SRPI)预估数据,9月份整体房地产价格指数环比上升0.5%至173.5,同比上升6.8%。今年第三季的整体指数上升1.8%,从去年12月至今年9月,整体指数则攀高5.3%。
裕廊集团(JTC)在昨日,10月27日,发布的今年第三季工业房地产市场报告显示,工业房地产价格和租金指数分别同比增加7.2%和4.9%。本地工业房地产价格和租金连续八个季度上涨,今年第三季分别环比上涨2%和2.1%,但租用率稍有下滑。裕廊集团预测,今明两年的工业房地产需求会保持良好。